科学与财富
主办单位: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
国际刊号:1671-2226
国内刊号:51-1627/N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在线投稿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149573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“无知”是一种无价之宝
 人们总是觉得有知识是一种财富,却从来没有想过"无知"更是无价之宝。此话怎讲?是谁提出此论?是法国人瓦莱里(1871-1945)。瓦莱里是何许人?他是诗人,同时又是思想家。他最早是攻读法律的,却爱好诗和建筑,他认为诗与建筑是有关联的。他的著作很多,比较重要的有《札记集》、《达·芬奇方法引论》(1895)和《与台斯特先生促膝夜谈》(1896)。但真正使他成名的是《年轻的命运女神》(1917),这是一首长诗。《幻美集》(1922),更是他的里程碑式的作品,里面的《海滨墓园》受到许多热捧。他在这首诗中沉思有关存在与幻灭、生与死的问题,既富有哲理,又诗意盎然。1925年,他当选为法兰西院士。当时欧洲上流社会的风尚之一就是以将瓦莱里的作品置于案头为荣。他逝世时,法国为他举行了国葬。

  现在就让我们先来看看法国诗人瓦莱里是怎样提出"无知是一种无价之宝"这个问题的。瓦莱里在《人与贝壳》一文中说:"无知是一种无价之宝,人们本应珍惜它的一点一滴。然而绝大多数人却将它任意抛撒。有的人通过学习破坏了它,有的人由于不知如何利用它而任意荒废。这真是天大的错误,我们真应该在那些自认为最了解的领域内探索自己的无知。只要你随意翻阅一部字典或编撰一部辞书,便会发现每一个字都遮掩着一个无底洞。你把问题投进洞去,充其量也只能激起一阵回声。"这是一段极富启发性的话。我们可以从下列几个层次来理解。

  瓦莱里认为"无知"不是可耻的,相反是无价之宝。为什么"无知"是无价之宝呢?很显然,人必须知道自己的无知,才会有动力去学习知识,以便使自己拥有某个方面的知识,变"无知"为"有知"。例如,汉代有所谓今文经学之学和古文经学之学的区别,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一般的说法是秦始皇焚书坑儒,经书多数被烧毁,只有《易经》保留了下来,所以到了汉代,特别是到了董仲舒"独尊儒术"之后,可以从一些熟读经书的人的回忆中,口耳相传得到部分儒家的经典,这"口传"派被称为"今文经学";对孔子及其弟子的宅屋壁上或地下的挖掘中也发现了一些经书,这"挖掘"派被称为"古文经学"。这些知识的获得是以"无知"为前提的。因为不知、无知,我们就必须去学习。在这个意义上,"无知"的确是促成"有知"的力量。

  瓦莱里又认为"有的人通过学习破坏了它",即破坏"无知"作为无价之宝的存在。这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有的人,知道自己无知,于是开始去学习,想变"无知"为"有知",但却采取了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态度。结果是"有知"了,但这知识不是完全正确的,或只知道一点皮毛,这样的"有知"还不如"无知"。因为你不是真正的"有知",不过是一知半解,自己的头脑被这一知半解的知识充塞着,形成了偏见,这种"有知"真的不如"无知",所以瓦莱里说有的人通过学习,反而把"无知"给破坏了。例如,现在研究"国学"的人,对什么是"国学",理解有很大差异,很少相同,所以现在研究"国学"的行家,未必就是真行家。

  所谓"无知"就是要知道事物的复杂性、广延性、矛盾性与变化性,因此,瓦莱里认为辞书中"每一个字都遮掩着一个无底洞"。事物总是在变化中生存,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,每一个词语和事物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化无穷,因此,我们要知道自己总是处于"无知"状态。前一刻,你对某事物的理解是正确的;后一刻,事物变化了,已经不是或不完全是你前一刻所认知的那个样子了,真理变谬误,谬误变真理的情况,就是这样发生的。的确,"每一个字"、每一种事物都是"无底洞",因为"永远"是没有永远的,一切都在变化着,所以人要有自知之明。

  我们要永远珍惜"无知"!"无知"的确是无价之宝!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科学与财富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科学与财富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